和氏璧的故事与下落
来源:ufo110线索网(www.ufo110.net) 人类未解之谜
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更传為千古佳话!和氏璧流向何方?眾说纷紜,**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
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有人说,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传世玉璽,歷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从此下落不明。按理说,真金不怕火炼,石敬瑭应是得到宝物,极有可能与石敬瑭陪葬;有人说,和氏璧被作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没有作為传国玉璽流传于世。如果真是这样,将来发觉秦陵地宫,和氏璧必将重见天日,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宝物风采。
(传说中的和氏璧图)
和氏璧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按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砍下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等到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听说这件事后感到很奇怪,就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不再听信玉式之言,而是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写信给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越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视频:和氏璧的成语故事)
和氏璧的下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p#副标题#e#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上刻丞相李斯手写的“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个大篆。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西汉末年,王莽毒死了汉平帝,篡夺了汉室江山,建立了新莽政权。他怕刘家的子孙们再恢复汉室,就把那些皇子皇孙斩尽杀绝。当时,有个王室妃子正怀着孕,趁乱逃了出来,回到了老家南阳郡枣阳。她后来生了个男孩,起名叫刘秀。刘秀降生时,长安东南方向经常紫气缭绕。有人就给王莽占卜,说那是天子气。王莽就派人巡查。由于王莽篡夺了汉室江山,人称窃贼,不得人心,人们都护着刘秀,几次派人巡查都没有结果。一直到了刘秀十几岁时,王莽才打听到出现天子气的地方出了一个叫刘秀的人。他就亲自带兵来撵刘秀。
这年三月,刘秀被王莽追至滹沱河边,却无渡船。刘秀面对滔滔河水不禁仰天长叹,也许是他这位真龙天子感动了上苍,阳春的河水霎时就结了冰,刘秀得以顺利过河。等他在河北岸上岸时,王莽的大军也到了河的南岸。上天再次在威,刚刚冻住的河水又融化了,慌乱之中,王莽随身携带的传国玉玺掉入了河中,从此再不见踪迹。这了纪念这事河南、河北的两个村子后来就改名叫做了:凌透、太平庄。
清代诗人沈 荃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滹沱秋水莽滔滔, 落日轻装上小舠;
东下津门千里阔, 西来岳色乱峰高。
芜蒌古渡迷寒雁, 麦饭荒亭没野蒿;
谁向中流歌击楫, 西风客思正萧骚。
诗人所说的麦饭荒亭就是说的秀刘上岸后在正定南门外冯异给他吃麦仁饭的地方
(视频:老梁故事汇探讨和氏璧下落之谜)